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李美琴
从对足球的一无所知和物资条件的“一无所有”到成为海南足球领域的“金字招牌”,从以踢足球“立足社会”为单一目的到走出体教融合发展之路,琼中女足经过近17年的探索,培养出一代代“走出大山”的孩子,足球和教育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底气。随着“琼中女足”招牌越擦越亮,它走出的体教融合道路也开始促进足球运动走向校园、走向社会。
5月25日,在琼中女足训练中心,琼中女足队员在认真训练。海南日报见习记者 王程龙 摄
琼中女足体教融合发展,带来1+1>2效应
“体教融合模式是我们通过十几年时间,结合琼中当地人文、经济特点,不断摸索、不断总结得来的。”海南琼中女足总教练肖山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。琼中女足作为海南体育行业一项“金字招牌”,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模式。
所谓的体教融合模式,首先得益于创新体制改革,琼中大力支持成立琼中女足管理中心,将其纳入教育局直接管理;其次是需要制定专业的时间表,科学划分学习、训练和休息时间,帮助孩子们德智体均衡发展;从小抓起也是体教融合模式的一个特点,教练们从幼儿园选材,让这些好苗子从小学开始接受体教融合模式的培养。
“通过参加体育运动,孩子们不仅能够完成学业,还能够收获世界冠军的荣誉。他们未来能够走上职业球员、足球教练、体育教师等体育领域相关岗位。”谈起体教融合模式培养下的孩子们未来的出路,肖山这样对记者说。
能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孩子是少数,那么如何保证这群孩子未来的出路呢?琼中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,通过“3+2”的方式,将符合条件的、有足球特长的适龄学生统一安排至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,进行3年专科学习,再进入海南大学完成2年的本科学业。“这种教育兜底,让孩子们未来有了更多的选择。”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。
通过体教融合,孩子们未来的职业道路更加明晰,“足球让这群深山里的孩子见到了大海、见到了大雪。”在肖教练看来,体教融合的意义不仅在于“立业”,还在于“成人”,“体育人的黄金时间很短,因此,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,打开心灵的窗、扩宽看世界的眼,比拿奖牌还要重要。”
荣誉、谋生,甚至更重要的成长——这样1+1>2的效应,或许就是体教融合带给这群深山孩子们的意义。
5月25日,在琼中女足训练中心,琼中女足队员在练习足球操。海南日报见习记者 王程龙 摄
推广琼中女足经验 足球运动走向校园、走向社会
有了琼中女足的经验,琼中决定自2021年起,用3年时间,擦亮女足品牌,打造琼中女足体教融合示范区。
琼中女足目前已在海南6个市县招生,未来还将面向全国招生。要推广经验,起点不应该只是在琼中,敖林介绍道,“扩大招生范围,不仅有利于推广经验,还进一步挖掘了更多优秀的青少年足球人才,将这些苗子们分到3所县里的优质学校,让他们享受优质的师资、物资资源,壮大琼中女足实力。”
据了解,琼中还将与国内体育研究领域强校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建立足球学校,给予女足更好的师资、物资条件。
琼中已经在全县推广琼中女足体教融合经验。日前,琼中制定出台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,以校园足球为切入点,全县探索体教融合实施路径。该《实施方案》将足球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,提出要求确保在校生每周拥有不少于2小时足球活动时间。财政方面,累计投入了近1亿元建设足球场地及硬件措施。
据统计,目前琼中29所学校成立校园足球队83支,深入参与足球运动学生达1.8万余人,占在校生总数70%以上——琼中足球运动得到普及。而自全面普及足球运动以来,全县教育教学成绩呈上升趋势,这是"双减"成效的例证,也是琼中体教融合模式发展的力证。
现任琼中女足U15男足主教练陈巧翠是第一代琼中女足选手,当年考上了海南师范大学的她在毕业后选择回到琼中,投入足球教育事业,“我是琼中女足发展的受益者,我会用亲身经历,让更多人看到体教融合发展的益处。”
“琼中女足成立之初,足球对很多学生和家长是陌生事物,而现在,足球却让他们看到因材施教、因兴趣施教的可能性。”我们希望如肖山总教练所说的那样,让更多孩子能够看到体教融合带给他们的成长。
值班主任:楚煜
值班总监:李国栋
内容审核:陈咏棋
责任编辑:傅婕
全部评论 ()